“騎車雖好,但與之伴隨的屁股疼痛往往成為車友的頭號公敵,尤其對于尚未練成鐵屁股或掌握長途騎行騎乘要訣的車友們,騎車后,總要痛個1~2天,對騎車是又愛又恨。
本期就從醫學及實際騎乘的角度,讓你認識及預防屁股痛,不用痛苦練就鐵屁股,也能輕松掌握不痛的騎乘要訣。
容易疼痛的部位
長時間的騎行中,車友們的下半身最容易發生疼痛的部位,不外乎是坐骨結節、會陰部、胯下這3個地方。
坐骨結節
騎行時屁股坐在座墊上時,坐骨結節是主要承擔身體部分重量的地方,如果騎行習慣不好,沒有正確的坐在坐墊上,或適時的離開坐墊,減輕坐骨結節承受的壓迫,很快就產生疼痛感了。
會陰部
從生殖器到肛門中間的部位稱之為會陰部。由于坐在坐墊上的時候,身體重量壓在小小的面積上,進而產生非常大的壓力,影響了血液循環,再加上踩踏時導致人體在坐墊上發生輕微的左右搖擺,產生摩擦,不久就會產生皮膚損傷和疼痛感。
胯下
嚴格來說胯下痛不算是屁股痛,但通常它都會伴隨著坐骨結節及會陰部一起痛,幾乎是密不可分,所以便一起介紹,車友們都比較習慣稱呼它叫「燒檔」。原因是大腿內側持續摩擦坐墊兩側邊緣導致。
減緩疼痛5妙方
長時間騎乘下來屁股是一定會有疼痛感,但如何減緩疼痛感或讓疼痛感延后發生,只要能掌握一些小技巧,是可以讓你更快樂的享受騎行。
第1招:騎乘姿勢的調整
騎乘姿勢的不正確會導致重心壓力多落在屁股上,正確的姿勢是會讓壓力分散落在手握、腳踏及座墊上。騎乘時,腹部要出力,腳踩踏時不要外八,微微內八或平行,可以讓力量正確落在腳踏上,減輕屁股的壓力。
第2招:騎乘習慣的調整
多數的車友們都習慣一屁股坐在坐墊上,好像被釘住了一樣,壓迫久了就容易產生壓瘡,所以騎乘時要適時的讓屁股離開坐墊,可以每3~5分鐘就抽一下車,讓屁股離開坐墊。再來可以偶爾更換一下坐在坐墊上的位置,即使只是移動0.5cm,讓壓迫點轉移,幫助血液順暢流通,就可以減緩壓瘡的發生。另外有些車友在騎乘時,踩踏的設定轉速過高,空踩太多,導致摩擦增加,也是會加速疼痛感的發生。
第3招:適合的坐墊
每個人的臀形都不相同,所以沒有一個坐墊可以適合所有的人。坐墊本身的支撐寬度要剛好可以符合盆骨寬度,太寬、太窄、太軟或太硬的坐墊都有可能會引起不舒服。不適合的坐墊也是導致燒檔的主要原因,遇到燒檔時,可以選擇窄的坐墊,減少大腿內側的摩擦是方法之1。適合坐墊的選擇,可以透過多騎乘,找出痛點,來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坐墊。
第4招:適合的坐墊高度
座墊的高度若是太前、太低,導致騎乘踩踏時,屁股往后滑,坐墊就會割到胯下,容易燒檔。而坐墊如果太高,就容易痛在坐骨節點上。所以找出適合的坐墊的高度,對于減緩疼痛是有幫助的。要如何知道高度是否正確,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檢視,當騎行中踩踏到下死點時,膝蓋會呈現微微彎曲,或者是靜止狀態,屁股坐在坐墊上,腳后跟可以踩在腳踏上,且腳呈現直立狀。這2個方法雖然不是最精準的測量,但也相差不遠。
第5招:善用小裝備
為了讓車友們可以更開心的騎乘自行車,不少廠商針對屁股疼痛也是花了不少腦筋,所以市面上有不少商品對于減緩騎乘屁股疼痛是有幫助的。例如:有的車褲有緩沖墊,可以達到減壓的效果。合身的車褲及騎行時涂點摩擦霜也可以減緩摩擦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