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太平鄉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戶增收脫貧的重要措施,通過“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扶貧同扶志相結合,使貧困戶不僅在生活上脫貧,而且在精神上脫貧,重新樹立信心和勇氣。
武玉倫家是太平鄉群力村貧困戶,一家3口人因病、因殘致貧,武玉倫及其妻子長期患病,兒子患有耳聾,2017年享受住房政策,村里和工作隊幫他建上了新房,村里又雇他在扶貧產業項目群力果園務工。太平鄉群力村共有貧困戶15戶,已脫貧7戶,未脫貧戶8戶,CD房已經建完9戶,剩下的1戶將在10月前建完。
駐村工作隊自駐村以來多次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積極為貧困戶及農村富余勞動力尋找就業渠道,為貧困戶送溫暖、送健康、送政策,并幫助群力村修建村級場所、鄉村道路建設、危房改造建設,發展勞務輸出產業、發展庭院種養產業、發展休閑農業產業,通過流轉土地,幫貧困戶搞特色種植等,讓貧困戶們在家門口發展特色種植、自主創業,找到了一條穩定脫貧的新路子。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近年來,太平鄉以創建扶貧合作社為增收點,建立了一個以蔬菜種植為主導的特殊合作社,所有社員全部為貧困農民,以蔬菜種植為主,所有收益按入社成員人數平均分配,以開發產業項目為增收點,在駐太平鄉群力村工作隊的直接推動下,市紀委監委與太平鄉黨委,群力村黨總支通過深入貧困戶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因村因戶制宜,加強產業建設,確定了休閑農業產業脫貧措施。通過流轉35畝土地建設了以果樹為主的休閑農業產業園,種植的李子樹、梨樹、葡萄樹不僅品種好,而且苗木長勢好,栽種兩年后就能掛果。依托企業幫扶為增收點,同合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晶,在駐村工作隊和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她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創辦了個體服裝廠,服裝廠現有廠房600多平方米,現有成手工人26名,其中有3戶貧困戶在服裝廠干活,月收入2000多元。
實現精準的產業扶貧,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在太平鄉這場產業扶貧攻堅戰中,以貧困戶為單元,以貧困村為主戰場,在產業扶貧上下足“繡花”功夫,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為貧困戶量身打造產業扶貧項目,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而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記者: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