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當全面振興發展排頭兵
中共肇東市委書記 張偉志
參加省十二次黨代會,收獲很大,感悟很深,尤其是省委書記張慶偉同志所作的黨代會報告,通篇貫穿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及對我省兩次重要講話精神,明確提出了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凝心聚力、奮發進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新路子。不折不扣落實好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核心是講政治,根本是解放思想,關鍵是轉變作風,而要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應堅持問題導向,協調處理好“六個關系”。
一、要協調處理好“第一要務”與“第一責任”的關系
這次省黨代會報告,對“強化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提出了嚴格要求。作為縣域經濟的領路人,首要的是把握大勢,正確處理好“第一要務”和“第一責任”的關系,既要履行好加快發展“第一要務”這一長期任務,更要履行好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第一責任”這一緊迫任務,不能“只掛帥、不出征”。要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 ”,身體力行抓具體、抓延伸、抓機制,通過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責任,既強化組織建設又鍛煉干部能力,真正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
二、要協調處理好“解放思想”與“紀律規矩”的關系
這次省黨代會報告突出強調了“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不斷激發龍江發展的內生動力”,這為我們今后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但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絕不是不講原則、不守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原則不成道理。不能讓“遵守規矩”成為懶政的借口,更不能讓“打破常規”成為亂政的幌子。工作中,既要旗幟鮮明地講規矩、守紀律,堅持公正用權、謹慎用權、依法依規用權,堅持交往有原則、有底線、有規矩,又要在遵規守紀和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敢于“吃螃蟹”,敢當“領頭雁”,把中央、省委和綏化市委的新判斷新理念新要求融入到實際工作中,構筑發展新優勢,形成改革新紅利。
三、要協調處理好“大局”與“個體”的關系
省黨代會報告中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時刻保持“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與中央、省委和綏化市委的步調保持一致。從當前肇東發展形勢看,無論推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對龍江的重要講話精神、省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建設農業強省、工業強省、畜牧強省、冰雪經濟強省的新部署和綏化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的新目標,還是打贏產業項目建設、現代化大農業、扶貧脫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攻堅戰,都要求我們從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動、聚焦中心發力,只有時時刻刻檢查自己維護黨的權威強不強、貫徹上級精神實不實、走的路子正不正、行動快不快、效果好不好,才能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接力奮進推動肇東發展,讓黨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
四、要協調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
省黨代會報告著重指出,“要切實解決隨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現象,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作為黨委班子的“一把手”,重點要解決好兩個問題。首先,解決好民主不夠的問題。堅決杜絕主要領導“一言堂”、決策前“定調子”,要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綜合分析研判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其次,解決好政治定力不夠、集中不力的問題。堅決避免政治上糊涂搖擺、決策上優柔寡斷,造成集中不力、延誤發展。要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保持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勇于斗爭,敢于直面糾錯正偏、站穩腳跟、明辨方向,在民主基礎上搞好集中統一,讓黨內政治關系自上而下有序有力。
五、協調處理好“親商”與“廉政”的關系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用“親”和“清”闡述了新型的政商關系。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必須站穩立場,端正思想,擺正位置,把握原則,堅守底線,絕不能在政治上搞親疏,絕不能無原則、單一地給企業稅收、資金、土地等政策。要通過“面對面”為企業研究問題、“手拉手”為企業解決難題來促進企業發展,做到“親商而不忘初心、扶商而不違規矩、有禮而不失態、周到而不庸俗”,堅決扭轉“擺平”“搞定”“忽悠”之風。
六、要協調處理好“寬容失誤”與“懲處問責”的關系
省黨代會報告提出了“考察考核干部要聽其言、觀其行、察其效”,為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提供了重要保障。作為縣委書記,一方面要調動干部積極性。充分運用好、嚴格落實好“三個區分開來”,建立健全澄清保護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嚴格區分一般錯誤與違紀違法界限,寬容干部在改革創新中出現的失誤,給那些長期沖在改革發展一線、面臨負責問題的干部吃一粒勇于擔當的“定心丸”。另一方面要向基層延伸保持高壓態勢抓具體。深入開展作風整頓活動,對不作為、慢作為、虛作為、亂作為,造成不良后果或不良影響的,堅決問責。特別是對重要決策、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選人用人、民生事業等重大事項,建立市、鄉、村有標的、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規范,不允許任何人“打招呼”“寫條子”和“暗箱操作”,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