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按照上級三農工作總體要求,堅持改革與建設同步,創新與發展并重,著力推動農村經濟穩中有進,提質增效,取得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2016年,我市在關鍵領域改革上取得了可喜成績。其中五種農村金融信貸模式被列為農業部重點研討課題,投保入股合作保險模式分解了旱災損失,農技“雙軌制”改革充分釋放了科技發展活力,多項改革成果引發全國廣泛關注,并在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總體評比中獲得第三名。我市還承擔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全國新技術滲透型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試點任務,在更高層面、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推進了農村改革。
2016年我市結構調整活力初步顯現。過去的一年是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第一年,面對糧食購銷新形勢,我市積極調減玉米面積23.5萬畝,居綏化之首。調整種植有機雜糧面積4.6萬畝,雜豆面積3.1萬畝,鮮食玉米面積1.2萬畝,標準化規模養殖場912家。全市農業總產值實現174.5億元,其中牧業總產值103.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5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44元,增長6%。
2016年我市新型經營體系基本確立。截至去年末,全市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3278個,200畝以上規模經營面積達到80萬畝。涌現了俊龍專業合作社、裕村香專業合作社、王老寶食品公司、孫君忠家庭農場等一批成功典型,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了重要示范引領作用,叫響了肇東小米、鮮食玉米等特色品牌,成為我市綠色食品標志名片。
2016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我市攻堅克難、高效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市投入扶貧開發資金9100萬元,實施道路、飲水、教育、醫療等八個方面整村推進,發展新型扶貧主體54個,打造扶貧產業基地121個,拉動貧困人口收入大幅增長,實現10個省級貧困村出列、16843名貧困人口退出。
2016年我市農業裝備水平大幅提升。截止去年末全市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7442臺、配套農具20903臺套,其中20馬力以上大馬力拖拉機265臺,農機總動力達到63萬千瓦,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97%。我市還對上爭取農業項目資金14億元,新增高標準農田32萬畝。投資5160萬元電商大廈投入運營,啟動運行了綏化電商谷項目,發展了中國網庫、一扶商城、一城網等電商企業13家,互聯網旗艦店開通達到116個,全市農產品電商交易額達1.04億元。
2016年我市美麗鄉村建設加速升級,共完成了肇東鎮、五站鎮、昌五鎮三個重點鎮和東安村、東躍村等22個示范村達標村建設任務,改造泥草房危房2460萬戶,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21處,解決1050戶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建設村內道路113公里,文體活動廣場21處。
盤點2016年,我市現代農業建設在改革中破冰前行、在轉型中磨礪創新,抵御住了十年九不遇夏季嚴重干旱影響,經受住了玉米價補分離收儲制度的改革沖擊,摸索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門路,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上統一了思想共識。
展望2017,我市農業農村工作將繼續以中央1號文件和省、綏化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引,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確保農民收入不逆轉、規模增加有效供給為目標,加速培育優勢產業體系,加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面提升農業和農產品競爭力,努力打造全國優質高效農業強市,為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