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憑著良好信譽,只提供20%抵押物,在農村信用社就‘刷臉’貸款190萬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肇東市黎明鎮長富村俊龍谷物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李俊龍介紹說,一次性貸這么多錢搞起了有機小米、有機面粉、有機雜糧雜豆加工,去年,入社農戶分紅256.9萬元,村集體分紅71.9萬元,實現了農民與村集體“雙富”。這樣會促使合作社更加注意規范經營、誠實守信。
近年來,肇東市通過一手抓規模經營主體創新發展,一手抓社會化服務創新推進,實施整村土地規模經營。推動種、加、銷三個環節金融產品創新,探索出了“以種植業五種信貸模式為基礎,以加工、銷售兩個環節為延伸”的“1+2”金融服務新思路。用活銀行“沉淀”資金,激活農民“沉睡”產權,實現供需兩側同步發力和有效對接。種植業創新了質押、權能抵押、“金擔農”、財政擔保、信用擔保五種信貸模式;加工環節創新支農再貸款+擔保抵押、第三方信用擔保、庫存商品配比擔保抵押、資產捆綁抵押、訂單擔保五種信貸支持模式;在銷售環節強化了銷售循環貸款和存取款軟硬條件兩項服務。年初以來,全口徑農業融資余額25億元,有力助推種植結構調整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整合發改、國土、農業、農開項目資金5.7億元,集中投向高標準農田建設、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基地、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以及電商平臺建設等方面。以洪河鄉群利農作物防控公司科技服務、向陽鄉許彥彬瓜菜協會科技服務組織等典型為引領,推進農技“雙軌制”改革創新,推動農業科技服務由公益性向民營性轉變。扶持發展科技服務組織23個,服務面積擴大到180萬畝。制定出臺了“投保入股合作”全新方案,率先在躍進鄉進行試點。“投保入股合作”新險種取消了政策性農業保險中“受災不到三成年不予賠償”條款,出現規定的險情即予以補償。如果當年參保農作物未受災,農戶所交保費按6%獎勵計入投保人賬戶;連續投保滿三年仍未受災,保險公司拿出保費經營收益的30%,按投保比例分紅。去年以來,“投保入股合作”試點鄉鎮參保面積6萬畝,輻射面積30萬畝,政策性保險面積擴大到15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