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在肇東市大莊園肉業二期進口羊產品加工車間內,生產流水線上的工人們身著整潔的工裝,正忙著對進口羊產品進行分類加工——這是肇東市打破農企分離格局,遵循“抓好頭帶好尾、擺好尾帶活頭”的指導方針,以綠色食品產業大園區和三產融合的新型經營主體為牽動,初步形成“七大產業鏈條”的一個場景。如今在肇東,玉米產業、畜禽產業、乳品飲品產業、果蔬產業、飼料產業、大米產業、小米雜糧雜豆產業形成完整產加銷鏈條,企業和農戶都呈現明顯的致富增收態勢。
引龍頭企業落地牽動產業鏈
近年來,肇東市以中糧生化、星湖科技、成福集團等8家龍頭企業為代表,形成了完整的玉米產業鏈,生產燃料酒精、高蛋白飼料、食用級液體二氧化碳、賴氨酸、蘇氨酸等系列產品,年加工轉化玉米192.9萬噸,占玉米總產量的90%;以大莊園肉業、中谷和牛、甜草崗牧業等5家龍頭企業為代表,形成從養殖到加工的畜禽產業鏈,年加工鹿、牛、羊、生豬、白鵝等肉制品15萬噸,加工轉化率達到65.2%(其中含大莊園加工新西蘭羊肉8萬噸);以伊利集團、匯源集團等龍頭企業為代表,形成乳品飲品產業鏈,年產乳品飲品40萬噸,其中,伊利集團年加工鮮奶30萬噸,主要生產優酸乳、酸奶、純牛奶、大果粒等系列產品,匯源集團年產純凈水5萬噸;形成了以北大荒食品、佳佲佳食品、冰榕科技、福成酸菜等6家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果蔬產業鏈,年加工蔬菜15.8萬噸,加工轉化率達到52.6%,其中,年產泡菜3萬噸、綠豆芽4萬噸、酸菜5萬噸、杏鮑菇8000噸;以希望特驅集團、雙胞胎集團、江西正邦等龍頭企業為代表形成飼料產業鏈,年產飼料35萬噸;以萬隆達、嘉禾糧油等企業為代表,形成大米產業加工鏈,年加工包裝優質大米12萬噸,占總產量的60%;以俐江谷物、熙旺、長富、裕村香、榛柴等米業為代表,形成了有機小米、雜糧雜豆產業鏈,以國家地理標識“肇東小米”為統領,年加工包裝有機小米、雜糧雜豆20萬噸。
農業結構調優調寬促產業升級
記者了解到,肇東市立足農業結構調優、調強、調寬、調深,統籌糧食經濟作物和飼料的產出比例,全力抓好農業結構調整。今年,調減普通玉米種植面積23.5萬畝,新增青貯玉米、苜蓿草12.3萬畝,新增有機谷子、雜糧雜豆、馬鈴薯、蔬菜等10萬多畝。
肇東市還致力于推動畜牧業由傳統畜禽分散養殖向產業化、集約化、標準化、生態化轉型升級,由單一畜禽養殖向全產業鏈發展轉變。他們依托大莊園、伊利、正邦、天宏牧業等龍頭企業建立集約化、現代化、標準化牧場,著力構建北部以飼草產區為重點的奶牛養殖核心區,著力構建中西部以糖化飼料產區為重點的肉雞肉牛養殖核心區,構建南部以糧食產區為重點的生豬養殖核心區和主要公路沿線養殖場戶建設的“三區一線”發展格局。據了解,到目前,已新建、改擴建畜牧業千里示范帶園區17處,發展規模養殖大場60個、各類規模場912個、養殖專業戶4306個,發展合作組織60個,規模化養殖的比重達到45%。
名企帶頭電商跟進市場擴大
肇東市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有17家企業在肇東投資畜牧加工業,年總產值75億元,解決了1.2萬多人就業,帶動5萬多戶農民致富。伊利集團的產品已進軍美國、東南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大莊園集團已成為世界最大羊肉出口企業——新西蘭阿蘭茨集團的中國總代理,銷售網絡覆蓋全國,產品出口中東及東南亞國家。
在農業產業化建設上,肇東市加快由“種得好”向“銷得好”轉變,放大與中國電信集團農民手機“農技寶”、四川曙光集團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與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平臺對接合作,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應用現代商業模式和營銷手段,組織32家新型規模經營主體直接鏈接“生態龍江”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在阿里巴巴和京東商城注冊網店116個,實現線上銷售農產品1500噸。并加大與哈爾濱恒潤、哈達兩大農貿批發市場合作力度,擴大與大專院校食堂、大中型超市對接,實施訂制式、配送式、認領式營銷手段,蔬菜外銷量由往年的40%提高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