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古人在養生方面有許多都值得現在的我們借鑒,尤其在日常養生保健方面,那么古人的養生日常保健方法有哪些呢?……
六種古人養生方
1.常搖頭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復做6次。常做這套動作可以使頭腦靈活,預防頸椎疾病。
2.常擺腰
雙腿分開,與肩同寬,做扭腰動作。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輕輕拍打位于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的“命門”穴位,做50下。反方向重復。此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預防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3.常揉腹
搓手36下,手暖后兩手疊放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脹。
4.常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氣放松。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
5.常搓腳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涌泉穴,共做100下。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的功能,有助于緩解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等。
6.常扭膝
雙腳并排,膝部緊貼在一起,身體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
飲食養生
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減毒養生
古人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而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它措施,減少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進而延年益壽。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網絡”系統,它控制著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