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們吃了多少轉基因食品
來源:網絡 閱讀:3800 次 時間:2010/12/12 23:01:00 |
目前我國市場上轉基因食品基本沒有標識,人們并不知道餐桌上哪些是轉基因食品。據專家測算,截至目前,進入中國人食物鏈的轉基因食品已經超過2000萬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夏友富表示,目前我國極少生產糧食、油料作物等轉基因食品,有一些轉基因抗蟲棉,并不進入人的食物鏈。我國的轉基因食品基本上是進口的,因此,雖然以前沒有實行轉基因標識管理制度,也能夠粗略測算出我國總共進口了多少轉基因原料和食品。
世界上首例轉基因植物于1983年在美國誕生,但是轉基因作物大規模生產并商品化是在1996年左右。我國進口轉基因產品也是從這時開始的。1996年我國進口轉基因大豆等作物8萬噸,到1999年飆升至280多萬噸,2000年達到750萬噸,去年則超過1000萬噸。短短五六年內,進口轉基因作物增長100多倍。
這個數據是如何測算出來的呢?夏教授介紹,我國每年進口大豆、玉米等作物的數量和來源是明確的,而在美國、阿根廷等主要轉基因作物出口國的生產情況和占總量的比例也是已知數,取其出口到我國的轉基因作物為國內的平均值,建立一個測算模型,即可得出以上數據。他指出,其實這是非常保守的數據。因為我國進口的轉基因作物比例遠遠超過出口國的國內平均比例。
今年3月20日,我國正式實施轉對基因食品進行標識的管理辦法。在此之前,歐盟、日本、韓國及東南亞許多國家都實施了對轉基因食品嚴格標識的制度。這樣,轉基因作物種植大國就向這些國家之外謀求新的出口市場。由于此前我國尚無相關管理制度,進口的轉基因作物必然增多。夏友富說,事實上,最近我國檢驗檢疫部門所做的檢測表明,我國自轉基因生產國進口的大豆、油菜、玉米等,大多數都是轉基因產品。
我國公眾的餐桌上,哪些食品最有可能是轉基因食品?
夏友富說,我國進口的轉基因作物排在前3位的是:大豆、玉米、油菜。我國去年進口大豆1500萬噸,與我國自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數量相當。目前我國進口大豆主要用做加工原料,生產豆油、豆腐、豆奶等制品。其中,在國內用轉基因大豆生產的大豆色拉油比例相當高,可能高達80%以上。(記者 張東操) |
| |
|
 |
全部資訊 |
|
|
 |
通知公告 |
|
 |
肇東新聞 |
|
|
 |
生活竅門 |
|
 |
健康養生 |
|
|
 |
夫妻寶典 |
|
 |
優美語錄 |
|
|
 |
奇聞趣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