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外耳炎是累及耳道與耳廓皮膚的炎癥。常見原因有外傷、抓破、環(huán)境因素(高溫、高濕、進水等),破壞了皮膚屏障而致感染。最常見的病菌為綠膿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少見的有真菌,單純皰疹病毒等。
致病菌所致外耳道感染可為局限性(即癤)或為彌漫性,可為表淺也可為較深,并累及外耳的任何部分。其癥狀病原、病期、范圍及具體部位而異,包括有癢、痛、觸痛、潮紅、水腫,潰瘍形成,有肉芽組織及氣味不佳的分泌物,重者可累及耳鼓膜引起聽力下隆或耳鳴,張口咀嚼時疼痛加重,并可放射至同側(cè)頭部,有時還伴有低熱。
[藥物治療]
1.急性外耳道炎;紅霉素或螺旋霉素1日3次口服,宜適當服用止痛藥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涂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松軟膏等。
中醫(yī)名方
本病屬中醫(yī)的耳瘡范疇,多因風熱侵襲或熱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1.內(nèi)服藥 銀翹丸、牛黃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藥
①黃連膏、紫金錠外耳道涂敷。
②中藥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圍腫脹。可以水調(diào)散外敷(即黃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涼開水調(diào)成糊狀涂布耳周腫脹處或以濕熱毛巾敷局部)。
[注意事項]
1、本類藥物僅適用于已由醫(yī)師明確診斷后的輕癥外耳炎。
2、應用外用藥物前,應先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去膿性分泌物。
[建 議]
您的疼痛如不見減輕,應咨詢醫(yī)師,服用一些處方藥抗菌藥物。
[警 告]
1、您如果感到耳鳴、眩暈,應立即就醫(yī)。
2、您如出現(xiàn)疼痛加劇,24小時內(nèi)癥狀未改善,應立即就醫(yī)。
3、您耳內(nèi)如流出異味黃色液體應立即就醫(yī)。